400-123-4444

太阳城官网我们都低估了张雪峰!今年的大学生真的都不报金融了……发布日期:2023-09-07 23:40:51 浏览次数:

  太阳城官网我们都低估了张雪峰!今年的大学生真的都不报金融了……一个是“两财一贸”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2017-23年的录取位次变化图,简直就是全面暴跌。

  另一个是网友发的河南、江苏两省和北京市“两财一贸”提档线和录取位次变化,别说和几年前比,就算对比去年,也凉了一大截。

  今年高考时,我还在《高考状元们都去扎堆干金融了》一文中回忆,从10年前起,每年各省高考状元的第一选择,几乎都是金融专业,毕业后,这些全中国最优秀的学霸也前赴后继进入了金融圈,成为了投行精英,咨询大牛,基金经理……

  猛烈到让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都充满感慨却无能为力:“清华70%到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济管理学院,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将来想去金融公司……”

  再往前数,我03年高考时,其实这种趋势就已经出现了。那时还没什么志愿名师指点,也没有更多参考资料,但在班主任老师的口中,财经类院校是口口相传。“财经大热门,财经能赚钱”,但凡遇到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和家长去咨询志愿,老师们都会苦口婆心劝我们学财经。

  这也导致,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我们文科班当时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都报了金融、经济、会计、国际贸易这种财经类专业,我自己的报考,也多少受到时代和老师的影响,现在想想,不知道是该感谢还是感谢……

  大学的本质是一套公共评价体系,只有通过这套体系的筛选,社会才认可,没有通过这套体系,你说你能力强,是潜力股,社会连门都不让你进,尽管大学毕业后你干的活中学毕业学学也能干,但机会只会给大学毕业生,这就是这套体系的用处。

  而目标是就业,使命是极致的变现率,因此填志愿的本质,就是找到一个能极致运用这套体系把变现效率拉到最高的方向,考研也是一样。

  姑且不论这个逻辑是错是对,也不去探究个体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是否能影响一代人的投档这件事,反正在这个逻辑的指导下,张雪峰对报考金融类专业可以说是持大大的否定态度。

  3,对于家庭条件一般能否学金融,张雪峰:“如果家里条件一般,学习成绩一般,除非你孩子将来豁得出去,否则千万别报金融学,不然就是把他往火坑里推。”

  再加上今年媒体的大肆宣传,导致很多话一炮走红后反复被断章取义的流传,这种信息壁垒高筑造成的价值误判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今年两财一贸等财经类院校收分同步大幅下降,就连清北经管也沦为了投档线专业。

  当然还有客观原因,今年经济形势持续走弱,一方面疫情导致经济发展疲软,2023年一、二季度修复都不及预期,经济下行业绩不良的直接结果,就是金融行业年终奖和基础薪资的下降。

  另外一方面,消除“金融精英论”的谆谆教导还在耳边,“中金8万男”的压力还没有消除,这几个月,各家金融机构都在轮番降薪,且还有继续下降的风险,靴子远未彻底落地。

  被市场和疫情教育了好几年的普罗大众,考虑到悲观的行业预期和收入流预期,表面没说什么,最终用脚投票给出的反应,就是财经类专业投档线的下降。

  这几年,财经类专业的高考分数线下降了,但金融院校的考研分数线可连年上升,尤其跨考金融和二战金融的人数比例更是连年增加。

  这就导致,财经类本科的就业优势越发消失,性价比持续降低,反而复合类专业背景(理工本+财经硕)就业优势凸显。

  这也正常,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用人单位,在人员紧缩的情况下,当然也是能要一个人一专多能,就不招两个人浪费HC,这点我之前在文章《听说你大学非要报金融?把你打晕!》中也有写过。

  所以就算对财经类专业感兴趣,也想进入金融圈发展的同学,在目前这种趋势之下,也会慎重考虑将决策时间后移,以提升决策的正确性。

  但作为一个金融行业15年的从业者,作为一个一张口就能影响不少人的金融博主,我反而不敢随便下定论。

  一直以来,金融都是经济的血液,解决的就是资金融通配置的问题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现在国家发展所有行业,统统都需要钱,而只要这些行业在发展,金融就会被推动。只有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各行各业都下滑了,金融的利润率才会降低。

  而且,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交换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从人这一生来说,最能花钱的时候没钱,于是需要金融(比如按揭买房),从企业的角度,金融能帮你借助杠杆实现快速发展,也可以把财富折现(看看上市企业创始人的身家)。

  人和企业的发展,都难以逃脱这种时空的错配,甚至国家也需要资金更好的配置,所以,金融的需求,永远存在。

  只不过接下来的几年,它都将进入一个长周期蛰伏,增量业务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存量竞争加剧,对增量人员的需求渐渐放缓。

  所以,只要你调整好预期差,不对金融财经类专业的日后就业,做出“年薪百万”“人生赢家”“精英霸总”这类不合理的预设,从更长期的周期角度看,金融类专业始终有就业市场,金融行业也不会一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