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444

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出口转内销必须知道的信用风险发布日期:2023-11-28 10:27:49 浏览次数:

  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出口转内销必须知道的信用风险随着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全球贸易缩减,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政策支持下,不少外贸企业积极“掉头”转向国内市场,开辟内销渠道。专家认为,出口转内销要考虑调整成本,国内的市场标准和国外存在差别,企业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去适应。企业要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根据实际情况在经营策略上作出相应调整。

  不少外贸企业积极“掉头”转向国内市场,开辟内销渠道。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说转就能转吗?还面临哪些现实困难?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间似乎有一道无形的屏障,不少征战国际市场几十年的老外贸人,一谈到国内贸易就显得信心不足。两个市场,产品不能无缝衔接是一个原因。一家大型专业外贸公司的负责人说,其公司出口的商品可以直接在国内销售的比例不足10%,有产品式样的原因,也有品牌的原因,还可能涉及质量标准的不同。不少外贸人,谈内贸“色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的信用环境。货物销售后,拿不回货款的情况比比皆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近期中央密集出台相关政策,给出口转内销营造良好环境。

  货物买进再卖出,正常的贸易赚的是货物差价。但是,一些企业在货价上没有优势,却有资金上的优势,在货物销售的同时给予买家较长期限的资金融通,从而获得融资收益,这也成了不少企业开展国内贸易的切入点。更有甚者,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为了达到向其他企业放贷的目的,包装成贸易的形式,从事“融资贸易”。也就是说,这个贸易本来不存在,为了融资的需要,无中生有编出来一个贸易,来规避国家相关监管。今年,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企业融资,在这样的背景下都无法获得银行的企业,其风险尤为明显。当年大量的钢贸坏账影响了一大批大宗物资贸易企业,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说到国内贸易,绕不过代理进口,业务源头上也是资金问题。进口和出口,在结算方式上有天壤之别,进口大多采用预付款或者信用证的方式。一些企业苦于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预付款或开立信用证,只能先通过其他外贸公司进口,外贸公司再以国内贸易的方式销售给实际需要进口货物的企业。代理进口,包括进口端和国内流转环节。这里主要谈谈国内流转,外贸公司除了面临被拖欠的风险,还可能遭遇一些代理进口特有的风险。

  首先是道德风险。国外供货方和国内委托方串通,联合套取代理进口人的资金的情况尤为多见。情况比较恶劣的,还可能以明显偏离正常的价格行诈。代理方虽然不参与实质性谈判,但在业务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时与上下游发生关系,容易卷入贸易纠纷。代理进口业务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仓储风险。当年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好多起代理进口PET原料被工厂擅自提货的情况,代理方遭遇钱货两空。

  不少企业感觉国内贸易似乎风险更大。国内贸易的风险,到底大在哪呢?大企业长期严重拖欠货款是一个突出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逾期欠款达8900多亿元,已清偿拖欠账款6600多亿元。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近期国务院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这可谓是广大中小企业的福音。

  在产业链方面:企业出口,其收汇风险大多呈现点状,也就是说,风险是独立发生的,出口市场和买家往往分布在世界各地,买家之间独立性强,较少发生整个产业链互相影响发生收汇风险的情况。国内的情况大为不同,产业链一环套一环,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收款风险就会向上游一层层传导。

  在企业链方面:企业间通过关联交易,或者互保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使得一家企业的信用风险深受其他企业的影响。不论是产业链风险,还是企业链风险,都难以对单一风险标的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应收账款的风险自然也更大。

  引发内贸的风险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出口时,一旦某个买家存在信用问题,通过中国信保的联网机制,可以快速的把这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企业。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这种机制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内贸显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虽然我国有征信系统,但其主要针对金融领域,难以对贸易领域的风险信息进行联网控制。相比国内贸易交易额,我国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规模还比较小。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一种机制可以集合内贸的风险信息。随着出口转内销力度的加大,企业对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需求或出现大幅上升。国务院办公厅在6月印发的《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支持保险公司加大对出口产品转内销的保障力度,提供多元化的保险服务”。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力度远超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资源会比较稀缺,短期内需求大于供给是大概率的。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支持呢?除了相关业务符合国家政策方向,自身业务的风险或许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寻找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之前,这几个问题企业可以事先评估。

  业务逻辑是否合理?前面做了这么多铺垫,国内贸易的风险,很大程度来自于业务逻辑不合理。企业如果希望通过不合逻辑的业务赚取额外的利润,或者业务中带有太多投机因素,这种业务也就难以被保险公司接受。举个例子,买家下游回款需要90天,提出90天赊销,这是合理的逻辑。如果给买家赊销180天,这已经不是正常的贸易融资了,而是相当于给了买家流动资金,这就是不合逻辑的业务。

  风险认识是否到位?做赊销业务有风险,有流程上的风险,也有债务人的风险。企业在业务一线,风险点理应搞得最清楚,而且得有一定的风险控制手段,这样才能增强保险公司的信心。如果对保险公司关心的风险点没有很好的认识,只是轻描淡写拍拍胸脯说“放心,肯定不会有风险”。越是这样,保险公司可能越不敢承保这个业务。毕竟,保险公司是风险管理机构,不是机构。

  企业最大可以承受多大的风险?没有信用保险,如果出现国内贸易坏账,企业可以承受多大的损失,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明白。不同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业务越分散,单一标的金额越小,风险也就越低。同样,分散的业务,可能更容易被保险公司接受,毕竟“大数法则”是保险的基础。

  投保时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能总以为能够理赔的投保才有意义,信用保险的本质是贸易促进,也就是通过这个工具扩大业务规模。也不能期望一下子可以达到像出口信用保险那样的承保力度,这里面有政策因素也有业务发展基础的因素。当然,随着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规模的增长,保险公司的承保力度可能也会逐步提高,这需要保险双方的良性互动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此外,出口转内销的企业一定不能完全倒在内销上,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最新变动,与以往客户保持联系。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期间,及时对有需要的客户施以援手,例如帮助客户采购或者赠送一些防护物资,这不仅可以增进双方感情,而且也为疫情后企业及时获得订单做下铺垫。因此,重内销不忘外销,外贸企业一定处理好同外销客户的关系,切不可完全放弃外销。

  国务院此次出台的《意见》是在政策上给出口企业转内销提供支持,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外贸企业要借此机会积极有为,主动适应国内市场,及时在生产、销售等方面作出调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随时准备重新转向国际市场。

  在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方面,提出了3条措施。一是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简化内销产品认证程序,简化企业办税程序。二是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支持企业在同一生产线上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生产既能出口、又可内销的产品,扩大“三同”适用范围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障。支持外贸企业做好知识产权授权、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等工作。上述举措,有利于解决内外销产品标准不一致问题,有利于符合条件的出口受阻产品快速进入国内市场,也兼顾保障了国内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推动扩大“三同”产品范围,在更大范围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转内销标准衔接问题。从长期看,这也有助于推动内外销产品标准统一,更好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

  在多渠道支持转内销方面,提出了3条措施。一是搭建转内销平台。鼓励外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引导主要步行街组织开展专题活动,组织大型商业企业开展订单直采。二是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重点结合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需要,组织对接一批符合条件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引导外贸企业参与工业和通信业重大项目建设。三是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引导外贸企业研发适销对路产品,创建自有品牌,充分利用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上述措施,主要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步行街、大型商业企业以及知名展会等渠道优势,推动产销对接。同时,支持外贸企业抓住当前我新老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促进工业品出口转内销;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外贸优质产品转内销,满足和带动国内消费升级。

  在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等支持方面,提出了4条措施。一是提升转内销便利化水平。符合条件集中办理内销征税手续的加工贸易企业,最迟可在季度结束后15天内申报。二是做好融资服务和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三是加大保险支持力度。支持保险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保险增值服务。四是加强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上述措施,主要是进一步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降低转内销成本。针对转内销企业面临的账期长、占用资金多、结算风险高等问题,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信贷支持,做好转内销相关业务培训、宣传推介、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